继火于微信的《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以及引来众多网友点赞的系列衍生纪念品之后,故宫博物院于近日首次推出吉祥物“壮壮”和“美美”。随着明年1月1日故宫网上商城的正式上线,基于吉祥物开发出的衍生品也将同步发售。在从业者看来,凭借故宫博物院自身的影响力,若能接下来再对吉祥物做好充分的营销推广、市场培育,届时“壮壮”和“美美”或将为其创造出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
历经10个月 故宫“代言人”首度亮相
在近日举行的厦门博物馆技术博览会上,由3D打印技术制作而成的故宫博物院吉祥物“壮壮”和“美美”一亮相,便吸引了外界的高度关注,这是在明年即将迎来90岁生日的故宫博物院首次推出自己的“代言人”。
此次吉祥物形象的创意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吉祥龙凤。身着黄色龙袍的“壮壮”和凤袍加身的“美美”,其眼部、嘴部经过拟人化的动漫效果处理之后,看上去极具亲和力。据介绍,此次吉祥物的出炉经历了10个月的时间,为了尽可能展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粹,设计稿更是修改了数次之后才最终确定。此次吉祥物是由扬州漆器厂领衔制作完成。整体形象先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出立体卡通形象的塑料坯胎之后,以扬州漆器的传统工艺彩绘技艺“大漆”进行描绘、装饰。
对于此次吉祥物的推出,故宫迷李庆华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如今许多博物馆都会通过一件“明星馆藏”来打造自己的品牌,例如台北“故宫”的“白菜和肉”,人们只要一提到白菜和肉就会想到台北“故宫”,“但长久以来,故宫博物院似乎很难找出一件藏品来代表它,因为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的藏品实在是太多了。吉祥物虽然不是明星馆藏,但它也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故宫博物院的品牌文化,从而加深大众对于故宫博物院的印象”。
从开设微博、微信、淘宝旗舰店,到自主设计的《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紫禁城祥瑞》、《皇帝的一天》红遍网络,再到为迎接即将到来的90岁生日而首推吉祥物,近些年来原本给人高高在上、无比威严之感的故宫博物院,也在通过各种方式让大众看到它不一样的一面。故宫博物院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以《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为例,‘萌’其实只是一个点,背后则是因为它符合了大家的娱乐习惯。但是可能过一段时间后,大家就会又换一个观念习惯,所以关键在于我们不断了解受众心理,顺应这种变化,找这种结合点来做故宫博物院的宣传和展示。若一味按照之前的习惯,则会产生审美疲劳。”
商业潜力巨大 超千万元价值有待挖掘
吉祥物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卡通形象,其作用也不仅仅是机构、企业的形象宣传符号。十九番工作室创始人、知名漫画家十九番表示,成功的吉祥物甚至能创造出极高的商业价值。以现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日本熊本县吉祥物KUMAMON为例,这只黑白相间、憨态可掬大熊的舞蹈视频被首次上传至网络后,便吸引了高达200万余次点击量。随后,政府将这一动漫形象免费授权给了熊本县的制造企业,供其在生产的产品上使用,并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如今的KUMAMON的影响力甚至可以与Hello Kitty相提并论。不仅如此,短短两年内,KUMAMON甚至还为日本熊本县带来包括观光和产品销售在内的高达12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除此之外,早在200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迎来80周年庆之际也曾推出了名为“清先生”的吉祥物。该吉祥物的设计灵感由高宗御制诗中乾隆皇帝年轻时的画像而来,并与意大利精品生活设计品牌合作,衍生设计出了一系列椒盐罐、蛋杯等趣味横生的生活精品。
“统计数据显示,如今故宫博物院的年客流量已经超过1500万人次。假设未来吉祥物定价在几十元大众普遍可以接受的低价区间,在这1500万人中,即便只有10%的人会消费吉祥物,那么据此一算,全年下来也会带来超过千万元的收益,而这还不包括线上销售。”李庆华如是说。
数年以前,在逛故宫的时候,转几圈都觉得没有什么可买的,但是现在无论是冰箱贴、手机架,还是创意盆栽、服饰,故宫纪念品在制作质量、产品设计上都在逐步提升。故宫博物院纪念品销售人员表示,“现在故宫的纪念品已经品牌化了,我们也在紧跟游客的消费习惯、市场需求”。
不过,此次故宫吉祥物的商业前景却因设计略显复杂而引起了业内人士的一丝担忧。十九番说:“吉祥物要想获得市场认可,首先在设计上不能只是单纯地追求艺术效果,过于复杂的形象设计,必将会对后期的产品开发甚至营销宣传产生阻碍。举例来说,如果吉祥物的服饰装饰物过多,那么在制作玩偶的时候,也许就只能选择树脂、陶瓷等较易塑的材料,而年轻人、儿童喜欢的布艺、毛绒材料就很难100%还原吉祥物的平面形象。”而对于此次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吉祥物“壮壮”和“美美”,多位设计师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为了便于日后衍生品的商业开发,整体设计仍需简单化处理。
除此之外,北京吉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伏峰强调:“如果将创作LOGO比做是拍照,那么创作吉祥物就是构思拍摄电影,事先要确立性格并创作剧本,通过动态的、持续的演绎来让吉祥物成为明星,被消费者广泛认知和喜欢,并最终投射到衍生品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这需要专业化团队来长期运营。”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此前陕西、西安等地的国内多家知名博物馆均曾相继推出吉祥物,但这些吉祥物在商业推广和产品价值开发上稍显乏力。在从业者看来,相比海外市场,国内的吉祥物市场受到认知度不高、专业人才匮乏等诸多因素影响,整个行业如今仍处于起步阶段,伏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据我们了解,现阶段全国专业从事吉祥物设计和衍生品开发的公司仅有十余家,懂得吉祥物营销的公司更是少之又少。”
延展阅读:部分博物馆吉祥物
陕历博
“唐美丽”以唐三彩女立俑为原型 “汉英俊”以汉代儒家学子为原型
“大家好,我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美丽姑娘,来自大唐长安,生于书香门第。父亲在朝为官,生性豪放,寄情山水,幼时随父亲游历了大唐的万里河山,爱男装,爱马球,也爱葡萄酒。”这就是陕历博的吉祥物唐美丽。除了她,还有一个男版形象吉祥物“汉英俊”,光看这俩名字,就知道他们有多自信。
陕历博有关人员介绍,“唐美丽”成型于去年初,当时出于对外宣传和交流活动考虑,决定挑选典型的具有代表意义的馆藏作品作为吉祥物。因为馆内最主要的馆藏都是周秦汉唐时期的文物,而唐朝又是古代中国最强盛、最开放的时代,因此就以唐代女陶俑作为吉祥物原型。
之所以叫“唐美丽”,则是因为陶俑“生”于唐代,加之女俑面容、举止端庄大方,故起了这个“形神兼备”的名字。 “唐美丽”以唐三彩女立俑为原型,经过独特构思,用各种圆形简练地表现细节:红色圆点的嘴巴,土黄色圆形的三彩釉,粉红色圆形的脸蛋,褐色圆形的头饰,典型唐代特色的发饰、服装,给人亲切、可爱的印象。
男版吉祥物“汉英俊”则以汉代儒家学子为原型,头佩方巾,身着汉服,粉红色圆形的脸蛋,凸显汉代特色的发饰、服装。给人风雅、可爱之感,凸显文景盛世儿女的风貌。
半坡博物馆
健美的半坡姑娘“小鹿”带你做回“疯狂原始人”
“大家好,我是从六千年前的母系氏族村落里穿越而来的半坡姑娘,让我们一起钻木取火,搭建原始房屋吧。快来西安半坡博物馆找我,一起做回‘疯狂原始人’。”
这就是半坡博物馆的吉祥物“小鹿”姑娘,她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爱吃小米、爱劳动、爱尖底瓶,更爱和族人一起去打猎,她不是女汉子,但是很健美,而且永远十八岁。
据半坡博物馆有关人员介绍,半坡遗址向人们呈现的是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先民生产与生活情况,在吉祥物的设计上,形象就以原始人的造型呈现,而“小鹿”携带的尖底瓶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典型水器,泥质红陶,杯形小口,细颈,深腹,尖底,可以肩背手提。远古时期,半坡姑娘就是腕戴陶环,身着麻布裙衫,提着一只尖底瓶,行进在取水的路上,来到河边后,蹲下,投入尖底瓶在河中取水。
“小鹿”名字的来源则是半坡出土的一个鹿纹彩陶盆,盆上面有很多鹿纹的纹饰,所以就把吉祥物小姑娘叫“小鹿”了。
西安碑林博物馆
形似乌龟的吉祥物“西西”是龙的儿子赑屃(bìxì)
“大家好,我形似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着石碑,我是龙的儿子赑屃(bìxì),我是守护者,也是见证者。”以上这段文字,是西安碑林博物馆吉祥物“西西”的自我介绍。据了解,赑屃是神话传说中龙之九子之一,赑屃形似乌龟。人们常见到有些石碑下面有个乌龟,这就是赑屃。因为赑屃与碑林博物馆的形象比较符合,所以就被选定为吉祥物。之所以叫他“西西”,取的是“屃”的谐音。
据《诸神由来》一书说《升庵外集》记载龙之九子是:屃赑、螭吻(chīwěn)、饕餮(tāo tiè)、蚣蝮(bā xià)、椒图、金猊(ní)、蒲牢、狴犴(bìàn)、睚眦(yázì)。
汉阳陵博物馆
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美女“姗姗”就这么美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跽(jì)坐端正,低头微笑,姣好的面容,流行的堕马髻,汉代女子就是这么的典雅与优柔”,这就是汉阳陵博物馆的吉祥物“姗姗”。
汉阳陵博物馆有关人员介绍,“姗姗”的形象来源于汉阳陵出土的珍贵文物塑衣式彩绘跽坐女俑,具有典型的汉代女子特征,端庄、美丽、大方。而起名“姗姗”,主要是展现汉代女子那种姗姗走来的仪态呈现出的美感。此外,汉阳陵曾推出过漫画书《姗姗带你游汉阳陵》,其主人公名字就叫“姗姗”,故此得名。
其他博物馆
西安博物院、秦陵博物院暂时都没有吉祥物
西安博物院和秦陵博物院目前还没有推出自己的吉祥物。但在今年5月博物馆日举行的“欢乐博物馆”活动中,这两个博物院也都展示了设计的卡通形象,分别是“乐知妹妹”和“秦智”,虽然并不是博物院的吉祥物,但形象都颇萌。西安博物院教育推广部卡通形象“乐知妹妹”,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形象,齐胸襦裙双丫髻,额头花钿圆圆脸,喜欢吃三秦套餐,爱好传统文化,天真善良淳朴厚道,形象来自唐代仕女俑。
秦陵博物院的“秦智”以秦俑为形象,刚毅自然、沉稳平静,颇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气质,“身经百战才能临危不惧,始皇有了我才能一统天下”是他的写照。
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先生
该吉祥物是设计师吉欧凡诺尼从院藏清高宗御制诗中乾隆皇帝年轻时的画像得到灵感,衍生设计出了一系列椒盐罐、蛋杯等趣味横生的生活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