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从槭树红到银杏黄,威廉·莫里斯首次从伦敦来到上海!
![]()
在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以下简称“世博会博物馆”)再次携手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以下简称“V&A博物馆”),带来本年末最新引进展——“与美为期:威廉·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将于2024年12月13日至2025年4月6日免费对公众开放。该展览精选了V&A博物馆的123件(套)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紧密相关的典藏珍品,通过序厅与“灵感”“制造”“社会”三个篇章的相互呼应,带领参观者逐步深入探索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带领下的工艺美术运动艺术思潮,近距离领略1890至1920年间“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非凡魅力。
再次合作
![]()
作为皆是因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而诞生的博物馆,世博会博物馆与V&A博物馆都具有开放性和前瞻性的世博会精神,始终对新思想和新趋势保持敏感和接纳,中英两馆都具有国际视野,并积极致力于全球文化合作,此次展览的第二次合作成果令人期待。
![]()
本次“与美为期:威廉·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展的展厅共分为四个空间,每个空间都运用不同色彩展现整个展览简洁自然而又富有层次感的布局。
![]()
第一空间为序厅“缘起”,概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起源与代表人物,其中展示的威廉·莫里斯“茛苕”壁纸设计图手稿不可多见。
![]()
第二空间“灵感”篇章围绕“自然与乡村”“信仰与崇拜”“东方的灵感”这三个核心主题向人们展示工艺美术运动的创作起点。
![]()
第三空间“制造”篇章围绕“复兴手工艺”“手工与机器”“协会与制造商”“复古的浪漫”这四个核心主题展现了要让设计师们成为材料与成品之间媒介的理念主张。
![]()
第四空间“社会”篇章则围绕“教育与女性解放”“运动的推广”“工艺美术之家”这三个核心主题彰显了工艺美术运动的核心在于社会教育。
1 工艺美术运动
美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它跨越时空的界限,穿透历史的尘埃,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当时的工业革命带来了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传统手工艺受到极大冲击。一方面,工厂生产的产品粗制滥造,缺乏美感与品质。另一方面,装饰艺术被繁琐的维多利亚风格所主导,过于浮夸且脱离实际生活。在此背景下,一批艺术家和设计师开始反思工业生产对艺术与设计的影响。他们倡导回归手工艺传统,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主张为大众创造美观而实用的物品。其中,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正是这场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2 威廉·莫里斯代表作的全系列展现
![]()
威廉·莫里斯(1834-1896年)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设计师、诗人、工匠。他乐于亲自参与设计制作,擅长壁纸、地毯、家具等众多领域的创作,作品风格自然清新、优雅质朴,具有浓郁的中世纪与乡村田园风情。在设计理念上,他强调实用与美观的结合,注重材料的天然质感和手工技艺。本次展览将展出的威廉·莫里斯的多幅设计作品和生活用品,从平面图案到纺织品、从室内家具装饰到建筑外观,再到书籍装帧的精美设计,全系列展现了威廉·莫里斯“为大众创造美观而实用物品”设计理念。其中,尤其通过对比茛苕设计和维多利亚时代的织物品,使参观者能够深刻认识到工艺美术运动的基本追求和设计原则,即“删繁就简,以美为真”。这一点不仅展示了威廉·莫里斯对工艺美术运动的深远影响,也是对威廉·莫里斯个人生活哲学的深刻体现。
3 富有多元灵动特点的设计风格
![]()
以威廉·莫里斯为代表人物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主张复兴中世纪艺术,强调自然主义美学,反对工业化带来的粗陋和非人性化,追求自然材料的运用和简洁优雅的设计风格。通过本次展览的第一展区“灵感”篇章,参观者可以一览当时工艺美术设计师们创作灵感的来源。围绕“自然与乡村”“信仰与崇拜”“东方的灵感”这三个核心主题,相对应的展品将充分展现设计师们是如何从自然界的万物生长、宗教的虔诚信仰,以及东方艺术的深邃魅力中汲取灵感的,实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创新。如,威廉·莫里斯最著名的、也是商业上最成功的纺织品图案——“草莓小偷”;又如,作为威廉·莫里斯的追随者,约翰·亨利·迪尔设计的“猫头鹰”壁毯,以其生动的自然景象,细腻地捕捉了工艺美术运动中自然之美的灵动与精致,成为展览中的一大亮点。作为一场设计改良运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兴起,影响了一大批艺术家、设计师与工匠,也为后来的美国工艺美术运动、欧洲新艺术运动奠定了基础。
4 工艺美术运动对后世的社会影响
![]()
作为19世纪英国著名的社会主义活动家之一,威廉·莫里斯关注社会公平与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希望劳动者是快乐而有尊严的,也试图通过设计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审美品位。由此,本次展览展品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涵盖了威廉·莫里斯及其追随者的印染图案设计、图书、家具以及受其设计理念影响的现代家居产品。在欣赏这些设计艺术作品的同时,参观者不仅能够洞察产品从构思到成品的全过程,还能理解工艺美术设计师在连接艺术、手工艺与工业之间的桥梁作用。这些作品全面反映了在工业新技术初兴的时代背景下,负责任的设计师们是如何深刻思考与实践的,以及他们如何推动现代工业与生活的和谐融合,引领发展方向。此外,也期待这些作品能激发参观者对于美好生活需求的反思,以及对简洁生活与美好需求之间平衡的无限探索。
部分展品
“草莓小偷”家居纺织品
![]()
威廉·莫里斯设计
莫里斯公司,制造商
伦敦制造,约1883年
靛蓝拔染木刻印花棉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埃文洛德”印花棉布设计图
![]()
威廉·莫里斯设计
1883年
纸本黑色粉笔、水粉画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茛苕”壁纸设计图
![]()
威廉·莫里斯设计
1874年
纸本铅笔、水彩、水粉画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猫头鹰”壁纸和纺织品设计图
![]()
查尔斯·沃塞设计
1897年
纸本铅笔、水彩画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纺织品设计图
![]()
查尔斯·沃塞设计
1918年
纸本铅笔、水彩画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猫头鹰”壁毯
![]()
约翰·亨利·迪尔设计
弗朗西丝·巴蒂刺绣
莫里斯公司制造,
约1898-1900年真丝锦缎刺绣、棉背衬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好看又好吃的衍生文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