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瓷”上的中国画主要是花鸟画、山水画以及表现庭院人物、戏曲历史人物的人物画。
![]()
匠人在绘制时,既会采用平涂、皴法、没骨、线描等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也会效仿西方运用点画法表现绘画主体。
花鸟昆虫题材贯穿广珐琅发展始终,其绘制最能体现匠人手艺高低。
![]()
花鸟纹盘
Plate with Birds and Flowers
清乾隆或清嘉庆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香港中文大学购藏
此盘内外皆以白色珐琅釉彩为底,釉料平整鲜亮,模仿出瓷器的效果。盘心绘山茶锦鸡图,一对锦鸡立于树枝之上,周围有白、粉、红三色茶花。以锦鸡山茶为主题的花鸟画较少,但明代也有《锦鸡山茶轴》等作品。
![]()
这件广珐琅盘上的枯叶描绘颇为传神,叶片卷曲、破洞的刻画极为写实与细致。
![]()
口沿处为一圈缠枝花卉,绘有蜀葵、牡丹、菊花以及数种洋花。
![]()
盘底则以洋花为中心,外壁绘制三组折枝花卉,分别是牡丹、月季和蜀葵,另装点有天牛、蚂蚱和蝴蝶。
![]()
![]()
龙纹盘
Plate with a Dragon Design
清乾隆或清嘉庆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钟棋伟先生惠赠
此盘为龙纹盘,正面绘戏珠龙,盘沿在西番莲之间点缀“暗八仙”。
八仙所持法器从人物分离出来即为暗八仙纹。八仙及暗八仙纹皆为平安吉庆、福乐长寿的吉祥纹样。
![]()
![]()
花鸟昆虫寿石纹盘
Pair of Plates with Flowers, Birds, Insects, and Rocks
清乾隆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钟棋伟先生惠赠
盘内壁口沿饰有五只蝙蝠,取“五福”的寓意。
![]()
盘心为白地花鸟纹,其一绘梅花、喜鹊,点缀月季花,代表“喜上眉梢”;
![]()
![]()
另一则绘寿石、海棠、牡丹,代表“满堂富贵”。
![]()
![]()
山水图盘
Pair of Plates with Landscapes
清乾隆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庄贵仑先生惠赠
相对宫廷画珐琅,以山水为装饰主题的广珐琅更为多见,最早可追溯至康熙晚期,其艺术水平达到清代广珐琅的高峰。雍正、乾隆时期的广珐琅虽也流行山水装饰,但渐呈衰落之势。
![]()
八仙过海图盘
Plate with Eight Immortals Crossing the Sea
清乾隆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庄贵仑先生惠赠
八仙过海是八仙主题中最流行的题材。画中蓝采和手挽花篮,铁拐李身背葫芦,何仙姑擎荷玉立,汉钟离手持扇子,吕洞宾携剑背立,曹国舅怀抱玉板,张果老身携渔鼓,韩湘子斜背洞箫。
![]()
![]()
锦地开光花果纹课子图盘
Plate with Educating Children in a Framed Panel on Brocade Backgrounds
清雍正或清乾隆早期
贺祈思藏
清代子弟一般在六七岁就学,在此之前多由母亲课读。士子官宦家庭常聘请画师将其母亲课读的经历绘图记录,即所谓妇人教育孩子的“课子图”,感念母亲教养之恩。
广珐琅最有辨识度的纹饰是
缠枝卷草纹
广珐琅的卷草纹独具特色
或繁或简,变化多端,形态各异
推测其与元明瓷器上一直盛行不衰的
缠枝莲花纹有直接关联
![]()
缠枝西番莲纹碟
Saucer with Interlocking Lotus
清乾隆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庄贵仑先生惠赠
西番莲纹是一种中国传统纹饰,从花形上看,既似莲花又似牡丹,花瓣多层次地排列,使图案具有雍容华丽的美感。
![]()
自然界中的西番莲
乾隆皇帝尤为喜爱西番莲,曾为其作《西番莲赋》。赋中有云:“考花谱则类属之荷,非水植而名乃曰莲。弗经见于中国,谁与号谓西番”。
![]()
开光花蝶纹盘
Plate with Flowers and Butterflies in Framed Panels on Brocade Backgrounds
清雍正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庄贵仑先生惠赠
锦纹是早期广珐琅的常用纹饰,其纹样是对当时流行的各种织锦纹路的直接摹绘。
![]()
此盘由外至内分别绘有绿色八方锦纹、粉色四方锦纹、蓝色锁子纹。这些纹样形态各异,都属于锦纹。
在装饰风格上
宫廷画珐琅端庄大气
广珐琅则灵动洒脱
![]()
锦地开光花蝶蝙蝠纹盘
Plate with Flowers, Butterflies, and Bats in a Framed Panel on Brocade Backgrounds
清乾隆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庄贵仑先生惠赠
![]()
盘底为五蝠环绕团凤。黄地蓝彩的五蝠纹经常在清宫的铜胎珐琅装饰中出现,例如“五蝠捧寿纹”,此盘将中间寿字换为蓝彩团凤纹,体现了广珐琅对宫廷画珐琅的模仿和改制。
![]()
花果飞蝶纹荷叶式盘
Plate with Flower, Fruit, and Butterfly Designs in the Shape of a Lotus Leaf
清乾隆或清嘉庆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钟棋伟先生惠赠
此盘作荷叶状,这类象生形广珐琅较为罕见。相对白色、宝蓝及黄色,绿色地杖的画珐琅器出现时间较晚,也并不多见,推测受宫廷影响而产生,传世数量不多。
康雍时期,广珐琅已远销至欧洲,中国制造的“洋瓷”远渡重洋,成为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华彩”。
![]()
开光绶带牡丹图纹章盘
Armorial Plate with Birds and Peonies in Framed Panels
清乾隆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庄贵仑先生惠赠
广珐琅纹章盘非常少见。这件纹章盘在纹章四周绘有绶带鸟和牡丹花,取“富贵白头”之意。
![]()
双头鹰和雄狮是这套纹章的组成元素,可能因为中国工匠不熟悉西方题材,笔下的雄狮似乎更像猎犬。
十八世纪晚期,由于清宫传做锐减以及欧洲市场的萎缩,工匠、作坊或商家转而自建自有品牌民间署款广珐琅因此兴起。
![]()
清供图菱花式盘
Foliate-rim Plate with a Picture of Pure Offerings
清乾隆或清嘉庆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香港中文大学购藏
盘底中央署篆书“万延永制”款。“清供”又称“清玩”,起初指在传统节日或礼佛祭祀时供养的鲜花、清果等供品,后发展为诗书礼乐之家摆放瓶花、古器等各种清雅之物。
![]()
看不清?
没关系!
在世博会博物馆
等你到现场来细品!
![]()